English

读《大盛魁商号》

1999-0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何孔周 我有话说

记得许多年前,在首都知识界曾经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进行过比较研究;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大家极想搞明白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次改革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那次讨论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是的,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我国的戊戌变法无论对于日本还是中国都至关重要,它们发生在同一个时代,有着极为相似的政治和社会的背景,就像两个历史的路标指引亚洲的两个相邻的国家使他们一个走向强盛一个滑向衰落。

事隔许多年,当我阅读《大盛魁商号》的时候,这件事情又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的记忆。这是因为《大盛魁商号》以小说的方式形象有力地给那场讨论做出了回答。由此可见,作家的思想十分敏锐而又犀利。在思想性上没有独到发现的作品,无论你在技巧上是多么的新潮、多么令人眼花缭乱,其成就都是有限的。新时期以来,当我们刚刚从旧的思想桎梏中挣脱出来,不少作家更多地把眼光和精力投向艺术手段上的革新,这固然有其积极的文学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不少作家疏淡了作品的思想性这个不可忽略的要素。因而造成新时期文坛虽然纷繁热闹但巨著难觅的尴尬现实。而《大盛魁商号》的作者有眼光也有魄力,敢于拨开历史的迷雾把一段被人们长期冷淡和歪曲了的历史重新挖掘了出来,这说明作者具有独特的眼光与胆识。真正的大作家大艺术家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思想穿透力的作品终究难以成为传世之作。邓九刚在《大盛魁商号》中所做出的努力让我们感到振奋。

《大盛魁商号》是一部男子汉式的作品,给人一种雄性的力量之美;苍凉遒劲,广袤无垠是这部小说的基本格调。在写法上也有一定的特点:以传统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又吸收了不少现代派的表现手法;从总体上看语言遒劲沉郁,但又不乏色彩与灵活。《大盛魁商号》创造性地以独特的地域和历史背景,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地反映了19世纪中末叶我国北疆的民族商业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险恶环境中竞生图存、艰难发展的经历和命运。既艺术地概括了兼及农村、城市、草原以及俄罗斯诸多生活层面的历史生活内容,又潜隐着能够触发读者共鸣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叙事方式方面、风土人情和人物性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都烙上了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从明朝末年资本主义在我国产生萌芽算起,经历了清王朝的社会倒退,又经过了近代中国四邻进逼列强瓜分的痛苦过程,直到民国,中国资产阶级一直是处在一种被压抑的恶劣的环境中挣扎图存寻求发展,她所走过的道路极为艰难曲折。几百年来尤其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所走过的困顿历程充满了血泪和悲情,照说这段历史本应该成为文学家大展思情的领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却非常遗憾地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歪曲与遗忘。《大盛魁商号》的作者以敏锐的文化眼光发现了这一点,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填补了当代文学史上这一页本来不应该疏漏的空白。这是作者的一大功绩。

《大盛魁商号》写到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像《中俄里瓦几亚条约》、《中俄库伦条约》等等。这些都使得作品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丝绸之路,名扬四海。《大盛魁商号》的作者用他多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另一条横贯欧亚的伟大商路———茶叶之路。这个题材的发掘本身就不同凡响,就具有史诗的意味。

从空间上看,以着墨最多的塞上商城归化城为中心(即现今的呼和浩特),作家的笔触一直深入到了茫茫的喀尔喀草原深处、俄境的伊尔库茨克和欧洲的历史名城莫斯科。难能可贵的是,广阔的空间画面有条不紊地分成若干层次逐个展开的。作品笔触所到,有乡村、有市井、有官府衙门、有苍茫的草原、有寂寥的驼场、有浩瀚无垠的沙漠……处处漾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作者对历史尤其是晚清我国北方的经济史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阅读中时时可以遇到令人可玩可品的精彩段落。所有这些都使小说的可读性得到了加强。

作者的思考无疑是较为深入的,也是有力的。但是《大盛魁商号》失误在于理念强于形象。而且,小说在丰富性上,在人物的文化心理的挖掘上也还有所欠缺。对于一个年轻的作家提出这些要求,我只是愿他做得更好,这是因为《大盛魁商号》已经证明了他是很有希望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